此书可以说是我看过几本同类型书的大杂烩,把一些重点、方法都归纳在此,再结合中国的文化会让你觉得读这本书没有那么晦涩难懂。适合没那么多时间和基本了解一下读者来读。以下节选比较有用的笔记来说下。


兆民

不做话题终结者

  1. 否定+解释
    别人对你提出问题,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一般你都会否定说“不是"。这个时候别停下,再追加一句“解释”。
    “我不是东北人”+“我生在江苏,祖籍在东北”;
    “这个熊本熊是假的”+“因为国内还没有指定的专营店,不过能在北京看到它已经很难得了”。
    加上一句解释,就给对方留下了继续和你对话的”引子”,说不定对方正好也是江苏人,说不定对方也正想和你研究一下熊本熊的历史渊源呢。

  2. 拒绝+肯定
    拒绝别人的好意和请求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你确实无法抽身,可是往往那种生硬的回绝会让对方不高兴甚至造成误会。这时,如果在拒绝之后加上一句肯定的话、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我今晚要加班参加不了”+”不过明晚有空我很愿意去”;
    “现在心情很差不想和你讨论”+”明早我在办公室,你可以那个时候来,我们聊聊”

  3. 拒绝+反问
    当你既无法满足对方要求,又无法给出确切的补充回答,又该怎么办呢?不妨用“反问”把问题抛给对方,反何可以让话题继续下去,或者干脆换个话题,不至于尴尬。
    “我去不了,所有周末时间都被安排满了”+”我记得你周末也要看孩子。怎么突然有时间了”;
    “我现在不想考虑谈恋爱的事”+“你为什么觉得我们俩合适呢”。

  4. 肯定+反问
    有时候,不光否定句式连肯定的回答也会终结话题加上一句反问,可以使话题递进下去,说不定还能激起对方的好奇心。
    “你为这份事业坚持了十年真不容易啊!”
    “是啊,的确不容易”+“你知道是什么支撑我一路走下来的吗”
    这时对方自然会竖起耳朵迎候你的故事。

打电话需要注意的

长话短说(引起兴趣后再详细讲)
郑重的心态(找一个适合的地方通话)
情绪浓度会削弱(在很重要的事情无法引起对方足够重视。一些难以启齿的话只在电话中才说的出口。)

寒暄

  1. 兴趣导向
    “怎么,没吃早饭啊?”
    “是啊,起晚了。”
    “一晚熬夜看球了吧?”
    “唉,别提了,我的意大利啊,又输了。”
    “对了,你说起足球,下个月鸟巢有皇马的邀请赛你知道吗?”

  2. 赞美导向
    “张总早,您出去开会?”
    “对,见个客户。”
    “您这条领带很帅啊,老婆给买的吧?”
    “哈哈,对,都好几年了。”
    “看上去跟新的一样。噢,张总,公司年会时间最后定了吗?今年大家可都盼着您的歌声呢,唱功那么好。”

  3. 建议导向
    “咦。这么巧,你也在这儿逛着呢?”
    “家里来了亲戚,想找个地方吃饭。”
    “六楼新开了一家川菜馆,我们上周刚吃过,很不错。”
    “是嘛,那行啊,我们也去试试”

  4. 理解导问
    “看你在朋友圈,上发的消息,上周你是不是搬家了,搬完了吗?
    “搬是搬完了,生一肚子气”
    “怎么啦?”
    “房东非说我搬家把地板搞花了,扣了一部分押金。”
    “啊?还有这种事,这太欺负人了吧,不能就这么算了呀!”
    “唉,我也不想跟他掰扯了,就这样吧。
    “确实挺过分的,不过我以前的房东比这个过分十倍。”

这里只列举出了四种导向的寒暄,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和刻意训练我们可以总结出各式各样的寒暄法,以应对不同场合的需要不过30秒钟寒暄要注意几件事

  1. 寒暄就是寒暄,无须给一件事下结论,可在任何时候结束,不必有负担;
  2. 最好不掺杂过多个人好恶或价值判断,否则容易给人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3. 保持话题边界,不涉及隐私,不过分关心对方生活更不宜谈论其他熟人的流言鉴语;
  4. 常面带微笑、语气随和,始终让寒暄处在轻松氛围中。

凡经历过短暂寒暄的人都清楚,想要在某个临时情景中迅速找出恰当的话题,确实很不容易。那么该怎么提高这种能力呢?

  1. 注意观察。
    服饰、鞋帽、发型、手中的物品…任何细节都能成为话题。
  2. 切口要小,话题宜具体。
    最好不要一上来就问开放式问题,如“最近怎么样啊”“工作忙吗”之类的,一般情况下,对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只好说“还行”“还好”。这时话题就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3. 要占据主动,这一点非常重要。
    占据主动意味着主动开口寒暄,占据话题优势,进而把话题引导到自己有所准备的内容上,避免措手不及。
  4. 搜集一些有意思的话题。
    平时上网浏览就是搜集寒喧话题的好时机,把感兴趣的话题或新闻随手记下来,下一次指不定在什么短暂相遇的场合就能用上;影视剧里也有许多寒暄的对白,觉得精彩的也可以记下来。

五个W

沟通的对象是谁(Who),沟通的时机(When)和沟通的场合(Where)是怎样的,要说点什么(What),以及为什么要说这些(Why)

提取出核心意思后,“五个w”就变为:对象、时机、场合、内容和目的。

  1. 对象
    (1)对方是谁?搞清楚对方的行业、职位、教育背景、年龄、与自己的现实关系;
    (2)对方与同行业的人相比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他引以为傲和不愿触碰的话题分别是什么?

  2. 时机、场合(重要
    (1)这次谈话会在什么时间开始?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一场庆祝会之后还是一场追悼会之后?
    (2)对方此时的情绪可能会是怎样的?
    (3)谈话是在办公室还是外面?这个地方对双方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需要提前注意什么?
    (4)这个场合有第三人参加吗?会对这次谈话带来哪此影响以及是否可控?
    (5)如果不是见面交谈,对方更愿意接收电子邮件、信息(微信)、电话还是书面报告?

  3. 内容
    (1)此次谈话你要阐述的事情是什么?
    (2)这件事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3)对方需要知道什么?有多重要?
    (4)哪些内容可以删去或者放在下次再说?哪些又是绝不能让对方知道的?
    (5)对方对这件事了解的程度如何?他可能会有什么反应?

  4. 目的
    (1)为什么想跟对方说这些,意图何在?
    (2)希望以此产生什么结果?
    (3)谈话之后希望对方做些什么?

  5. 语气和应对方式
    (1)这件事你会采取什么态度与对方交谈,可以始终控制好情绪吗?
    (2)你最担心的状况是什么?如果发生了你准备以何种态度应对?
    (3)如果对方否定或不接受,是否准备了第二套方案?